林武在太原調研農作物秋收時強調扛好糧食安全責任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9月23日,時值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省委書記林武深入太原市晉源區、小店區,就糧食安全和秋收工作進行調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廣大農民群眾和“三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穩步走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省委常委、秘書長李鳳岐,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韋韜參加。
秋分時節,三晉大地處處鋪展著豐收的景象。位于晉源區晉祠鎮野莊村的晉祠大米300畝有機種植基地,稻浪隨風起伏,稻穗遍染金黃。林武沿著田埂,俯身察看稻粒飽滿成色,仔細詢問晉祠大米種植規模、產量、經濟效益等情況。他指出,晉祠大米種植歷史悠久,有“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美譽。要堅持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的高品質和標準化,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旱育稀植和全程機械化,建立健全可追溯的質量監管體系,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努力推動“晉祠大米”品牌復興。林武強調,發展好山西現代農業,“特”“優”是方向,品牌是支撐。要用好資源稟賦、突出文化內涵,全面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培育打造更多晉糧、晉菜、晉果、晉藥、晉肉、晉釀的“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我省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為農業生產主推技術,共推廣了80多萬畝,覆蓋全省近一半縣(市、區)。秋糧收獲在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收成如何,林武十分關心。他來到小店區西溫莊鄉南王名村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詳細了解往年收成和今年情況,同基地負責人一筆一筆算成本賬、收益賬。當聽到不包括政府補貼,畝均比原來凈增加三四百元收益時,林武十分高興,連連說道“這充分說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大有前途的”。秋日暖陽下,一體收割機在農田里往來穿梭,收割、脫粒、裝袋等流程一次性完成。林武饒有興致地觀看農機作業,他指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創新手段。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全周期服務,做好政策引導和培訓指導,保障農業生產用水用能,加強適用型農機農具改進研發,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確保把這項示范推廣工程做好做扎實,讓農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當前要做好不同大豆品種、不同套種模式、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測產評估工作,為指導好明年生產工作夯實基礎。
調研中,林武強調,糧食壓艙石能否穩得住,直接關系經濟基本盤。要堅定扛起穩糧保供政治責任,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加強良種技術攻關,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穩產增產。太原市在高品質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市域內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城郊農業,抓好城市米袋子和菜籃子,保障農副產品生產供應,讓城市不僅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也能看到菜園果圃、稻花麥浪。
本頁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