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
實 施 意 見
晉政辦發〔2022〕70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人民滿意的交通強省建設,促進共同富裕,經省政府同意,現就我省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span>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交通強省建設為總抓手,全面提升“四好農村路”服務能力、服務品質和服務效能,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支撐,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ǘ┗驹瓌t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分級負責、交通組織協調、部門齊抓共管、社會積極參與”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機制,全面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的資金來源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和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更好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作用,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融合發展。統籌城鄉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提升城鄉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法治化水平。推動農村公路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建設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深入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推動政策、制度和管理創新。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智慧公路、智慧運輸、智慧物流、智慧服務,推動農村公路管理業務協同、信息共享。
——堅持綠色低碳、安全發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注重路域環境潔化、綠化、美化,推廣應用節能低碳、經濟環保運輸裝備,實現農村公路與自然和諧共生。健全農村公路安全防護系統,增強農村公路網絡韌性,提高安全運營和應急保障能力。
?。ㄈ┌l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農村交通條件和出行環境得到根本改善,農村公路發展總體水平達到中部領先、全國前列,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通村暢鄉、安全便捷、服務優質、綠色經濟”的農村公路網絡,基本建成“主線串聯、支線循環、連接線成網”的“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公路網,實現3A及以上景區通等級公路、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60%以上的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較大人口規模(30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水平全面提升,覆蓋范圍更加廣泛;基本建立起體系完備、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城鄉交通一體化深入發展,農村客運與物流網絡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縣城周邊10公里范圍實現公交全覆蓋,全省實現村村通郵政快遞。
二、主要任務
?。ㄒ唬┨嵘ㄔO水平,構建廣泛覆蓋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
1.實施農村公路路網延伸工程。結合村鎮布局規劃和出行需求,按照“以通為主、因地制宜、結構多樣、標準適宜”的原則,推進較大人口規模(30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推動農村公路路網向進村入戶傾斜、向自然村延伸,與景區道路、農村街巷、農田水利設施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與覆蓋廣度。(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
2.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重點推進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有計劃推進縣鄉公路改造,因地制宜發展資源路、產業路,實現鄉鎮100%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提升農村公路網技術等級和暢通能力。(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
3.實施旅游公路建設提速工程。堅持旅游公路“專用性、安全性、智慧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屬性,加快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建設,2022年基本實現主線貫通,2024年全面建成,同步完善沿線慢行道、驛站、營地、觀景區、信息服務配套設施,實現三大旅游板塊所有A級及以上景區直接連通、所有非A級旅游資源全面覆蓋,形成結構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全域旅游一張網”格局。(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文旅廳)
4.實施農村公路消危平安工程。深入實施農村公路“一燈一帶”示范工程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路堤高度超過30米或路側有深度30米以上懸崖、深谷、深溝的路側險要路段治理工程,重點路口路段“五必上”“三必上”治理工程,安全設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細化提升行動,以臨水臨崖、隱患路口路段、交通標志標線為重點,完善排水、防護、警示等設施,清除路口通視三角區障礙物,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網絡通行安全性能和抗災能力。繼續推進危橋危隧加固改造,逐步消除農村公路四、五類橋梁,消滅不達標隧道。(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公安廳)
5.創建農村公路綠色品質工程。大力開展“品質工程”創建活動,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建立健全“政府監督、法人負責、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項目施工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管理升級,打造一批優質工程。新改建項目質量監督覆蓋率達到100%,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竣工驗收優良率達到85%以上。開展“綠色工程”創建活動,落實集約節約用地和生態優先要求,優化項目設計,加強公路特別是旅游公路綠化和生態修復,建設綠色走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項目設計、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審查,依靠信息技術,加強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健全重要結構物、高填深挖路段和大型構筑物的施工實時監控系統,有效防范安全生產責任事故。(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
?。ǘ┨嵘芾硭?,完善法治現代化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
1.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我省《關于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推動市、縣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和改革措施,加快建立責任清晰、上下聯動、運轉高效、齊抓共管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在太原市晉源區、晉中市榆次區、長子縣、沁水縣、右玉縣、蒲縣開展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認真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引領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推進縣級交通綜合執法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建立交通運輸局、交通綜合執法隊、公路事業單位三位一體、職責清晰、管養分離、事企分開、運轉順暢、保障有力的農村公路管理架構;深入推進“路長制”建設,加快建立縣鄉村道全面覆蓋、運行機制管用有效的“路長制”組織機構。(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
2.全面推進依法治路。貫徹落實《山西省旅游公路管理辦法》,保護旅游公路路產路權,維護旅游公路的專用性和安全性。積極推動《山西省農村公路條例》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山西省農村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健全愛路護路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農村公路管理制度體系。完善“縣有綜合執法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嚴厲打擊超限超載、非法侵占破壞沿線設施等各類違法行為。加強路域環境集中整治,全面清理路域范圍違章建筑、非公路標志及占道經營、馬路市場等,推動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繼續推進農村公路綠化、美化、標準化建設,打造整潔有序、生態優美、暢通安全的通行環境。(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司法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林草局)
3.推進農村公路管理信息化。積極推進農村公路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大數據、衛星遙感、快速智能檢測等新技術,完善農村公路智能化云平臺,建立公路大數據中心。推進“大數據+旅游交通”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沿線基站布局,實現旅游公路通信網絡信號全覆蓋。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人、車、路一體化感知網絡,打造智慧旅游公路。開發應用交通旅游App移動終端,聚合連接旅游公路沿線吃、住、行、游、購、娛等目的地旅游動態資訊和線下服務資源,為游客提供便捷暢通的智慧出行體驗。(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
?。ㄈ┨嵘B護水平,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村公路養護體系
1.加快推進養護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夯實以公共財政為主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基礎,落實省、市、縣三級財政農村公路養護預算資金,形成財政投入職責明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多方監督有效、政府激勵考核的格局。深化農村公路養護生產市場化改革,將人民群眾滿意度、受益程度、養護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作為衡量標準,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養護生產組織模式,鼓勵通過簽訂長期養護合同、招投標約定等方式引導企業參與,推動農村公路養護向市場化、專業化、機械化、社會化方向發展。(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財政廳、省交通廳)
2.提升養護質量水平。樹立全生命周期的科學養護理念,防治農村公路病害,做好日常養護工作;落實《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推行自動化快速檢測設備,逐步提升路面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比例,推動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逐年上升。到2022年,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比例達到40%以上,到2025年,基本實現具備檢測條件的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全覆蓋。推進預防性養護,合理安排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年平均大中修比例不低于5%。(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
3.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安全應急保障,健全農村公路應急管理制度,提高抗災救災和災毀搶通能力,2022年底全面完成農村公路承災體普查工作,建立全省承災體調查數據庫。加強農村公路橋隧安全隱患排查,建立橋隧健康技術檔案,利用信息技術對橋隧實行動態管理。積極推廣農村公路水毀保險,解決災毀修復資金不足問題。(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
4.創新養護技術方式。堅持綠色發展,積極推廣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全壽命周期成本養護設計技術和施工工藝,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推廣“互聯網+養護”模式,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加強養護數據采集分析應用,提高精準養護、科學養護水平。合理配備養護機械設備,積極應用快速養護及修復技術。加強農村公路低成本養護技術研發,形成適合農村公路特點的養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
5.創新養護生產模式。鼓勵建立政府扶持與市場化運行相結合的農村公路養護生產模式,鼓勵將干線公路建設養護與農村公路捆綁招標,支持養護企業跨區域參與市場競爭。吸引專業化公司從事農村公路養護,不斷提高養護專業化、機械化、規?;?。探索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對不同行政等級農村骨干路網實行統一養護。積極采取養護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和吸納群眾特別是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參與農村公路監督和生產,鼓勵將村道和通自然村組公路日常養護由沿線農民群眾承包進行養護,幫助農民就近就業、創收增收。(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
?。ㄋ模┨嵘\營水平,構建高效優質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體系
1.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統籌協調區域間、城鄉間交通運輸發展,完善農村客運服務網絡,鞏固拓展全省建制村通客車成果,在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有序推動城市公交線路向鄉村延伸,發展以縣域為中心的農村客運公交化班線,鼓勵毗鄰縣間農村客運班線實施公交化,推動具備條件的地區實現全域公交。推動政府購買農村客運服務,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服務好”。大力推進運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旅游客運、旅游專線、旅游公交,構建旅游客運網絡,加強旅游景區客運站建設,推廣運游一體化經營模式,培育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的經營主體。(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文旅廳)
2.著力提升農村物流發展水平。加快推動集管理、養護、客運、貨運、郵政、快遞、商貿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持續深化客、貨、郵、遞融合發展,整合農村交通、供銷、郵政快遞服務網點,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廣客運班車代運郵件快件等農村物流組織模式,推動城鄉物資雙向流動,打造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推動構建集約高效、安全綠色的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新體系。(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郵政管理局)
3.強化農村公路運輸安全監管。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強化農村客運班線通行條件聯合審核,推廣安全綠色車型,嚴禁不符合條件的線路開通客運班車,嚴禁農村客車超員超載,嚴禁農用車違法載人。加快淘汰老舊客運車輛,提升客車安全性和舒適性,推動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安裝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農村客運車輛上應用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客運車輛定期維護和性能系統檢測制度,有效防范農村客運生產安全事故。積極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模式,依法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制度。(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省交通廳、省公安廳)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嚴格落實“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為主體”的建設管理體制,市縣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村公路發展的組織領導,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做到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清單化。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要靠前指揮、親自推動,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確保農村公路各項工作任務順利推進。
?。ǘ娀乇U?/span>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政策支持,積極為“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對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省發展改革委要優先列入省級重點工程項目清單,市縣發展改革和行政審批部門納入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生態環境、水利、文物、林業和草原等部門要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涉河建設、防洪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文物保護、林地占用等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自然資源部門要支持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用地需求,將農村公路項目統籌納入當地國土空間規劃;對于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已按規定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的農村道路,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要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ㄈ┩貙捹Y金渠道
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方面,各級要落實好現有資金政策,強化資金投入保障;市縣要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將農村公路建管養運發展資金、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基本支出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市縣可通過整合各級政府補助資金,采取資本金注入、建設期補助、設立投資基金、運營補貼等方式,將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與沿線服務區(驛站)、汽車營地、旅游景區、產業園區、土地出讓等有收益的項目進行捆綁,吸引社會資本整體投資、一體開發。在農村客運支持方面,市縣要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建立健全農村客運發展補貼機制,對提供覆蓋廣、通達深、服務優的客運企業,通過成本核算,適當給予運營補貼。
?。ㄋ模﹫猿质痉兑I
深化“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等示范創建,加大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從典型示范引領向全域達標發展轉變,提升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繼續實施精品旅游公路示范創建工程;積極參與交通運輸部“我家門口那條路”和“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工作,弘揚農村公路文化,提升“四好農村路”文化建設內涵和服務品質。
?。ㄎ澹┘訌姸綄Э己?/span>
省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推進工作納入重點任務專項抓落實機制進行督導考核,省交通廳要加強日常督導,重點督導資金管理、建設進度、質量安全、生態環保、輿情焦點等,及時掌握動態,“一月一排隊、一月一通報”,定期向省政府報告進展情況。各級政府要將“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干部績效、財政補助資金掛鉤。省財政廳、省交通廳要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的績效管理,實行建設項目“以獎代補”考核和養護成效考核,將績效評價結果與考核結果作為預撥和清算部省建設養護資金的重要依據。
?。娀麄饕龑?/span>
堅持正面報道為主,依托“網、微、屏、端”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村公路建設成效和先進典型,講好“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山西故事,創造良好輿論環境。
附件:山西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8月9日
?。ù思_發布)
本頁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