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在線】千年壁畫觀 孤例世間傳
我們高平的開化寺在山西文物古建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開化寺號稱有三絕,古建筑是一絕。殿內檐及拱眼壁上的彩繪為第二絕,在國內極為罕見。那么第三絕就是大雄寶殿內的宋代壁畫珍品,它是難能一見的繪畫孤品。
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的資深文博員馬曉軍老師為我們介紹說,開化寺是我國現存宋代壁畫面積最大的一個寺院,整個壁畫面積達到了88.68平方米。同時,壁畫在技藝方面,包括色彩的運用,蘊含的內容都是曠古爍今的,因而開化寺壁畫,在宋代壁畫學中,絕對是堪稱是世界唯一、中國唯一的壁畫。
當我們現在面對這樣一幅大面積的壁畫,恢弘的巨制,我們該如何去欣賞它?
開化寺壁畫,最大的一個特點之一是它的構圖方式。很多專家在進行開化寺壁畫的測量,或者是考古分析的時候,發覺壁畫下面是有一個一個的暗格,就是說在整個壁畫中央,以它為中軸線是可以把壁畫呈對稱型來布局。在壁畫層下面還發現很多赭石線,專家在這個線條后面做了一些射線,發現整個開化寺壁畫,是現在科學技術中常用的網格構圖法,也就是謝赫六法之中的傳移模寫。古人繪制開化寺壁畫的時候,很巧妙的采用了這種網格繪制法,因而我們看到開化寺壁畫,它的構圖方式是和以往的壁畫不一樣的。
同時,主尊佛像畫的是非常清楚,佛陀周圍采用“窣堵坡”構圖方式,也叫做佛陀式的宇宙軸構圖方式。就是中間一個佛教,但是在佛塔之外,則是世俗的一個部分,把佛教和世俗通過一個“窣堵坡”劃分開來。
佛陀在上面講經說法,中間是須彌山,下半部分是世俗的供養人,基本上都是王宮、大臣、貴族,但是下半部分仔細看,還有佛教中的三世因果提到的一些東西,比如地獄等,所以它是分為上中下的一種構圖方式。
整個壁畫構圖嚴謹,既有佛陀的莊嚴,又有世俗百姓的民俗風情在其間,相得益彰。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領略佛教文化,而更多的是我們能看到一千多年前宋代老百姓,他們是怎樣生活,怎樣研習佛法,怎樣來傳承佛法的,因而開化寺壁畫寫實主義的意義,比別的壁畫更加要珍貴一些。
本頁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