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走進高平 >> 風景名勝

【文化解讀】走進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甲北村炎帝廟

來源:高平市大數據中心 發布時間:2022-09-15 【字體:

  炎帝廟位于三甲北村西,坐北面南,山門施于廟之東南隅,不同于山門位設中軸線的規制。一進院落,占地面積705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F存正殿三間,連東西耳殿各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東西廂房各五間,南殿三間,連鐘鼓樓,西配房三間,山門一間,戲臺3間。

  廟內現存碑碣8通(方),其中古碑5通(方)、現代碑3通(方)。據碑碣記載:明朝萬歷28年(公元1600)有補修;明朝萬歷30年(公元1602)創修鐘鼓樓;重修于明朝萬歷31年(公元1603);明朝33年(公元1605)再重修;清朝乾隆8年(公元1743)再次重修;歷經269年于2012年進行修繕。

  現存建筑大部保留了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三間,建在0.4米的高臺上。進深四椽,出廊進深一間。石柱支撐,通施大額枋,柱間施小額枋。小額枋做工精細,采用高浮雕和透雕工藝。木格門裝飾。筒板布瓦,灰脊飾,懸山頂。正殿連東西耳殿各三間,進深5椽,均為筒板布瓦,普通脊飾,硬山頂。單出廊,石柱支撐,上施額枋,木格面裝飾。均為清代建筑。所有木結構保存完好。

  2013年1月29日發布為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殿及耳殿

正殿額枋

  

做工考究的正殿斗栱

正殿現存花梁

  花梁書寫:峕大清乾隆捌年歲次癸亥九月壬戌初三日壬午子丑二時開¨道¨梁¨¨¨¨時合龍口南北¨闔社¨¨仝立永遠為記

  花梁是自古到今修房蓋屋銘記的方式,正殿花梁的題記佐證了在清朝乾隆8年(1743)炎帝廟有一次大規模的落架修葺?,F存南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椽,筒板布瓦,灰脊飾。連鐘鼓樓各一間,鼓樓連西配房三間,鐘樓與山門相連。


  鐘鼓樓為明朝萬歷30年(公元1602)創修,面闊一間,兩層結構,筒板布瓦,灰脊飾,懸山頂?,F存東西禪房,面闊五間,進深5椽,筒板布瓦,灰脊飾,硬山頂?,F代有維修。

現存東西禪房

重修后的西向閣

炎帝廟西側

  現存戲臺三間,面向山門,臺口向外延伸,石柱支撐,上施大、小額枋,枋上墊板雕琢精細。北連配房兩間,兩層結構,筒板布瓦,普通脊飾。維修后保留了清代建筑格局。

戲臺及配房

戲臺額枋及斗栱

  炎帝廟,寄托著歷代三甲北村人的情思,自明朝萬歷28年(公元1600)村人王守業攜子孫三代數度欣然施財至2012年集資修葺,在400余年間,數次重修、補修,特別是留給我們的所有木構件,這是乾隆年間的杰作,是三甲北村人對中華始祖炎帝虔誠之心的體現。

遺存古碑

本頁二維碼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