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走進高平 >> 高平故事

太行茶道十三驛:長平戰場長平驛

來源:太行日報 發布時間:2022-02-19 【字體:

  長平古戰場,就像是一首凝固在北方大地上的詩,擁有著攝人心魄的滄桑與悠遠。它神秘的意韻,令人經久回味,也令人沉思流連。古戰場上蒼老神秘的驛站,既有過引人注目的繁華,也有過被人遺忘的落寞?,F如今卻有不少探訪者前來,希圖打開它塵封了2200年的歷史,尋覓其謎一般的往昔。

長平村古街道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因秦趙兩國在韓國的長平展開決戰而得名。

  這是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結局最為慘烈的戰爭。說它“持續最久”,是這場戰爭從始到終打了三年;說它“規模最大”,一是兵力最多,雙方出動兵力有近百萬之眾,二是地域廣,戰爭的核心地區,就在以長平為中心的丹河兩岸,南北長約六十余里,東西寬約二十余里的廣漠曠野。說它“最為慘烈”,是說秦將白起,一次性地坑殺了40萬已經投降的趙卒,一時間丹河岸邊尸骨成山,血可飄櫓。幾千年來讓人唏噓不已,愴然淚下。

  關于這場戰爭,已有太多的記載和評說,這里不再贅述。酈道元的《水經·沁水注》載:“(長平)城之左右沿山亙隰,南北五十里許……悉秦、趙故壘,遺壁舊存?!币簿褪钦f,酈道元所處的公元6世紀北魏時代,長平戰爭的遺跡尚存。直到現今,永祿村“后溝”仍保存有掩埋趙軍的尸骨坑遺址。尸骸森森,令人觸目驚心。但年代太久了,殘存的遺跡畢竟有限,而高平市的許多村名,卻與這場戰役不無關系。如“高平關”“箭頭”“趙莊”“圍城”“米山”“韓王山”“企(棄)甲院”“石門”“谷口”“秦城”“康營”……銘刻在歷史上的記憶,就是這樣,以地名相傳至今。還留下了一種傳統名吃燒豆腐,這本是供趙軍傷兵食用的烘烤豆腐,老百姓卻叫它為“白起肉”。足見世代高平百姓對慘絕人寰的秦將白起的無比憎恨之情。

  實在說,筆者對這場戰爭的考證是粗枝大葉的。記得十年前我們的一次高平采訪,就曾去過谷口村,那里有一座規模不大卻頗為有名的骷髏廟,主祀的是骷髏王趙括夫婦。

  那次采訪,辦完正事后,天近黃昏。暮色的秋野里,彌漫著一片濃重的霧嵐。路過骷髏廟時,領路的老同志說,天快黑了,改日再來吧。就這樣與這座悲苦凄涼的古廟擦肩而過。

  后來筆者得到的一則《重修骷髏廟記》碑文云:“高平城西五里,有地名‘殺谷’,乃長平之役秦將白起坑趙降卒四十萬處。唐明皇幸潞,見頭顱似山,骸骨成丘,觸目驚心,敕有司理之。鳩工建廟,顏其額曰‘骷髏廟’,易其谷曰‘省冤谷’……”?,F存的骷髏廟為清代所建。

  后人抒寫長平古戰場的詩可謂多矣!如唐代高僧大愚公的《長平吊古》:“長平埋碧血,千古思悠悠。哀壑青磷出,雄風濁水流?!碧迫撕摹堕L平》:“長平瓦震武安初,趙卒俄成戲鼎魚。四十萬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讀兵書”等等。

  這些詩中最著名的,當數唐代詩人李賀的《長平箭頭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銅花。

  白翎金簳雨中盡,直余三脊殘狼牙。

  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蒿塢下。

  風長日短星蕭蕭,黑旗云濕懸空夜

  ……

  天才的詩人李賀,求仕不順,曾在潞州(今長治市)作過三年的幕僚。當他去潞州途中經過長平時,撿到了一枚銅箭頭,立刻想到了那場戰爭。頓時云彩幻化作戰旗,風嘯變作陣亡鬼魂的哀鳴。詩中的“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蒿塢下”,就寫到了長平驛,他分明看到了驛站東面荒草掩蔽的當年的軍堡。

  寫長平驛的詩同樣很多。如宋代梁鏜的《留題長平驛》:“日暮悲風噎丹水,夜深寒月照頭顱??煨那лd杜郵劍,人所誅亦鬼所誅?!焙髢删渥匀皇橇R白起的,白起戰功赫赫,而性格酷暴,殺人如麻,終被秦昭王賜殺于杜郵(在今陜西咸陽市東)。還有清人張為基的《長平驛》:“斜陽古驛鳴殘壘,秋草荒原隱斷戈。獨有丹川嗚咽水,夜深磷火照寒波”等等。

  長平驛在何地,就在今高平市寺莊鎮長平村。長平為戰國古城,漢代稱長平亭,明清為長平驛。遺址在今為長平小學校內,學校大門洞上還保留有明代驛站門額的石刻“長平驛”字跡,其背面有磚刻“吊古場”字樣,借以憑吊罹難的趙國將士。據說早年間這里還立有許多題詩碑,可惜這些石碑已不知去向。

  往日的太行古道,穿村過寨一般都是沿著街道走的,長平驛當也如此。但不知從何時起,修公路通過長平,街道就移到了村西的公路兩邊。也就是說,原先的“官道”在村東。

  我們徜徉在村東長長的老街,村里有關帝廟、湯王廟。街道路面已“水泥化”了。南門的門樓建得富麗堂皇,顯然是新修的。北門的門樓雖早已倒塌,所幸保存著城門下的基石和一段砂石老路,還有旁邊的一截高3.5米、長6.4米的夯土城墻。北門之外,一條狹窄的小路,仍被人稱作“官道”。兩邊的莊稼地,仍被人稱作“官道東地”“官道西地”……

長平驛殘存的拴馬樁

  往事悠悠。在一些古驛站的歷史中,在某個時間的節點上,或許是歷代的戰爭時期,或許在雖無戰爭卻平而不和的日子里,它才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這般模樣。也就是說,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有許多歷史的未解之謎。而我們現在要尋找或還原它們過去的模樣,也許是徒勞的,留住它現在的樣子就足夠了人擁有的可能只有當下,只有通過當下,才能擁有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

  長平村一帶是高平著名的梨鄉。因為新中國成立后的公路,大體沿襲著過去的官道,就修在古老的驛道上,長平是晉(城)長(治)老舊公路的必經之地。路邊是波光粼粼的丹河,春天時節,桃花紅,梨花白,裝點出一路旖旎秀色。

明嘉靖二十年的門匾

  那時的長平驛遺址,留存的文物恐怕會更多一些吧。而多年來,對于文物的保護,有人在大聲疾呼,也有人在找出多種理由大肆毀壞,許多文物就在這空喊的“保護”聲中灰飛煙滅,怎不叫人徒喚奈何。


本頁二維碼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