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讀】燒豆腐
燒豆腐
據說,制作高平燒豆腐最正宗的地方是高平市南城街街道谷口村。高平燒豆腐在谷口周邊村落和市區叫賣的很多,隨著豆腐制作工藝和交通的發展,燒豆腐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大小賓館酒店,已不再是當年“燒豆腐,熱圪嚓;一毛錢,兩圪瘩;吃吧,熱的,不吃,撇的”的解饞嘗新鮮年代了。而是“燒豆腐,熱圪嚓;一塊錢,兩圪瘩;想吃趁熱,品嘗慢嚼,豬頭肉香,白起肉黃,管保吃了不會忘”的平常小吃。
燒豆腐是一種很大眾的地方特色美食,在高平有著很深厚的群眾基礎。無論貧富貴賤,老幼婦孺,上班族或是過路人,只要路過燒豆腐攤,都會停下來花幾分鐘的時間去品嘗幾塊燒豆腐。
關于豆腐
豆子是一種奇怪的食物。熱火炒后,越嚼越香;放在水中,越泡越漲;稍不留神就“胡須”亂長;磨成豆漿,齒頰留香;放些調料,就成豆腦;突遇石膏,成了豆腐,隨意搭配,煎炸烹炒。
黃豆幾乎是高平土地的季節作品,它品質的多變性足以使它成為高平人的普通食物。炒干豆,煮咸豆,吃豆芽,吃豆腐,喝豆漿,喝豆腐腦,高平人的一生一代伴著黃豆長大。
因為性情溫順的緣故,主料輔料都可成菜,生活中就有了豆腐乳、豆腐絲、臭豆腐、麻辣豆干了。這些食品或以地名勝,或以傳說贏,各有出處。但能從豆腐中聽出歷史金戈鐵馬鏗鏘聲的,怕就只有高平的燒豆腐了。
悲壯傳說
關于燒豆腐的傳說很是悲壯。
相傳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在長平大戰。秦將白起素有“人屠”的稱號:公元前293年,白起滅韓魏聯軍24萬人;公元前274年,白起斬首趙魏聯軍13萬人,溺斃趙卒2萬人;公元前265年,白起攻陷韓國五城,斬首5萬人。而這次,在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中,趙卒40萬人降,白起坑殺趙卒40萬,白骨累累,目不忍睹。
白起被秦昭王賜劍自刎,死前仰天長嘆,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span>
白起的感嘆在四十萬生命面前過于蒼白,失去親人的百姓們對他的恨并沒有因為他的死亡而消減,反而一代代流傳下來,凝聚在傳統小吃燒豆腐上,當地人稱作“吃白起”。
盛塊豆腐
燒豆腐的制作過程雖然簡單,但是每個細節都包含對白起殘忍行為的憎恨,堪稱“咬牙切齒”。
人們先將被稱為“白起肉”的豆腐切成約一寸見方的小豆腐塊,曰“千刀萬剮”。
再上火烤,用豆萁旺火燒烤至一面金黃后,放進開水里煮,謂之“火烤水煮”。
煮熟的豆腐要蘸著“白起腦漿”吃才解恨?!鞍灼鹉X漿”就是把姜、蒜一起搗成泥,然后和炒面、豆腐渣和鹽攪在一起的蘸頭。
等待水煮沸騰而食。那時燒豆腐便看起來皮黃肉白、外焦里嫩,吃起來風味獨特、松軟有筋。
“高平燒豆腐”烤白起、煮白起、沾白起腦漿吃的說法作為一種傳說,其實只是表達了一種民間對白起的評價。
西漢時豆腐才得以出現,或許是谷口村的某一家在某一天炒豆腐,爐火坑內豆萁劈啪作響時鍋不幸糊了;又或者是豆腐坊的某一次不經意后點嫩漿,之后又用火烤……恰好有一個高平人在飯場上吃到軟硬兼具、口感獨特的“燒豆腐”時,又聽到了“白起坑趙”的古話兒,正在義憤填膺滿腔悲憤的時候,看到了豆腐的顏色、聯想到恰好姓“白”的白起,便隨手將圪臺上的蒜瓣姜片搗把搗把放在豆渣中,把豆腐當成白起肉蘸著吃了。
于是豆腐和歷史、白起和豆渣在巧合中穿鑿附會的如此巧妙且熨帖,一種歷史的、偉大的食物誕生了,并擴散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高平人愛憎分明的感情特點、嫉惡如仇的悲憤情緒也彌漫開來,剛烈、殺伐等的性格特征也悄悄地凝固在一塊小小的燒豆腐上了。(高平宣傳)
本頁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