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讀】西李門二仙廟:延續千年的“孝道女神”信仰
河西鎮位于高平市南部,因地處丹河西岸而得名,由原河西鎮、懸南鄉、牛莊鄉三個鄉鎮合并而來。這里人文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濃厚,有集宋、金、明、清建筑于一體的密集古建筑群。宰李村有高平古八景之一“游仙曉鐘”的游仙寺,郭家莊村有全國唯一的“斷梁”結構、堪稱古代建筑史上一朵奇葩的崇明寺,嶺坡村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二仙廟金代戲臺和《紀荒警世碑》《永禁興窯》等珍貴的史證研究資料,南莊來鳳山上的玉皇廟金代建筑更是讓人嘆為觀止。蘇莊、牛村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莊、西李門等10個傳統古村落,集聚了高度密集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高大寬廣富麗堂皇。太行古堡永寧寨的錯落有致,氣勢恢弘,訴說著古老河西的滄桑和現代河西的巨變。
河西二仙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山西高平市河西鎮嶺坡自然村南二仙嶺,是一座建于北宋時期、用來祭祀晉代樂氏二仙女的廟宇。關于二仙的傳說大約是這樣:古時在陵川壺關一帶有一戶人家,父親叫樂山寶,母親楊氏,育有兩女,一名沖惠,一名沖淑,她們天資聰慧,孝敬父母。不幸的是母親楊氏早逝,父親樂山寶續弦李氏。這李氏歹毒異常,對兩個幼女百般虐待,姐妹倆經常相擁而泣。繼母的行為終于為天帝不容,玉皇便降黃云和飛龍,讓兩個姊妹去西山修煉,這時姐姐才十五歲,妹妹大約十二歲。姊妹倆修煉成仙后,她們在這個地方顯靈施恩于百姓,有求必應,為了報答她們的恩惠這里的百姓便建廟并設爐奉祀。
西李門村二仙廟建于北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至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以后歷代均有所修葺。二仙廟由二進院落組成,整體布局整齊莊重,現存有山門、中殿、后殿、左右配殿、東西廊廡、廚房等建筑。其中以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中殿年代最古,中殿三間見方,單檐歇山九脊頂,前檐廊深一間,門窗開于前槽金柱之上。柱為方形抹楞,下有蓮瓣式柱礎。殿內無柱,大梁與前廊下的乳伏前檐在柱上搭交,結構牢固。殿內的仙臺上塑有二仙及四侍女像,是中國僅存的宋塑樂氏二仙女像。后殿內的天宮樓閣由3個單體建筑和1個單拱廊橋組成,殿內的斗拱、柱枋、勾欄、門窗等建筑構件均為木制,斗拱出挑之多在宋代建筑中極為罕見。此外,廟內還立有金代和清代石碑各1通,內容記載了仙姑靈應事跡以及歷史災荒情況。(高平宣傳)
本頁二維碼